文 | 毛利小二郎
其实,科普番我一向是拒绝的。
摘要:春天到了,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,可是这部萌娘系科教漫画引爆网络不仅是思路清奇,更是对日本社会自杀、自残行为的治愈。不过舶来品始终是别人家的,我们如果也能用漫画描写狂犬病、疫苗工作原理什么的,肯定能爆火。
尤其是生物科普向,毕竟这个学科曾断送了我的理科梦。
说到科教节目,你脑子里是不是就回旋《动物世界》那句“春天到了,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”?或者是美国《发现频道》那些叹为观止的微观世界拍摄手法?
再好看都不行。
而近日日本那部“看着身体会疼”的萌系动漫《工作细胞》刷爆了读娱君的朋友圈,在日本,该片也是好评如潮。
食尸鬼、巨人、银魂、猎人…全部完结了也不行。
就是本能的抵制,不看!
这是天才少年,1994出生的清水茜的作品,在获得第27届『周刊少年天狼星』新人奖大奖后,他开始在讲谈社『周刊少年天狼星』上连载漫画《工作细胞》。
然而偶然间在网上刷到,看了三分钟后表示……
从2015年7月9日开始发售,到2018年7月7日日本情人节在各大电视台播放,7月9日日本各大网站开始能观看。除了日本的放送渠道,在中国B站、爱奇艺和巴哈姆特动漫上都有播放。
严谨的科普画风:你又在看卡通片?不,我在上生物课。
对不起,血小板太萌了,这番我追!
播出一个月后,该片在nikoniko上的播放量超过100万,虽然该动漫时常有血溅当场的暴力场面,是深夜档动漫,但是对于大人来说,对孩子说明起来更加简单而且明了,呼吁将片子放到早上的家长很多。
《工作细胞》,看名字也能猜出个大概,是一部关于人体内细胞如何运作的硬核生物科普番。
登陆B站后,瞬间爆火,更新的两集播放量全部过千万。
幽门螺杆菌、癌细胞、肠道菌群,这部动漫介绍了人体相关的将近50多种细胞、病菌。家长纷纷表示欢迎:
“因为这个动画片,我家孩子知道了水对白血球的重要作用,现在特别爱喝水。”
在B站七月番排名第一
“我家女儿上次不小心受伤以后,一直说我的白血球在为我战斗,特别好的教育动画。”
最有趣的地方在于,它将人体内部拓展成了一个具有完整世界观的空间,将体内所有细胞、细菌、病毒全部拟人化。
比如普通的擦伤,如果用discovery的画风应该是:为了形成血痂,血小板聚集在伤口,释放出ADP、血栓烷A2等物质形成正反馈加快聚集,紧接着一系列凝血因子被逐级激活,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,在此激活物的作用下,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,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,同时捕获了包括血小板本身在内的大量血细胞形成血痂。然而事实上,仅是凝血因子的级联激活就已经足够复杂了:
并且,还给他们都赋予了既鲜明又符合事实的人设。
比如,红细胞在显微镜下是这样。
读娱君不懂医学,上面以及下面的科学解读部分均来自知乎大神。
作为一部合格的科普向作品,《工作细胞》无论是漫画还是改编动画都体现出了一定密集度的知识点,然而其另一值得尊敬的地方在于对科学细节的注重。比如我们所知的“仅允许单个通过”的毛细血管,红细胞会产生一定的形变。
红细胞主要负责运送氧气、二氧化碳
Emmmm,以后妈妈再阻止我看动漫,我就要理直气壮的说:“我看的是生物知识考点!”
在《工作细胞》中,成了身穿红衣的快递少女。
灵活的营销策略
元气满满又笨手笨脚的红细胞
该动漫书籍从2015年7月7日发售以来,迅速获得好评,2016年宝岛社年度最佳漫画第7位。
白血球则变成了专杀细菌病毒,杀气腾腾且外冷内热的武力担当。
在动漫届的联动
独树不成林。与《工作细胞》相呼应的各大衍生作品风评也很好。比如在《Nakayoshi》上连载的,吉田はるゆき所画的《工作细菌》(日语:はたらく細菌);于《月刊少年天狼星》上连载的,杉本萌作画的《不工作细胞》(日语:はたらかない細胞);于《Morning》上连载的原田重光担任原作、初嘉屋一生作画的《工作细胞BLACK》(日语:はたらく細胞BLACK),皆由原作者清水茜担任监修。
尽职尽责的白血球,黑眼圈都熬出来了
其中最适合肥宅的大家看的,应该是这部《工作细胞BLACK》,以因暴饮暴食、饮酒吸烟、运动不足、精神压力巨大等多种不良因素导致的不健康人体为舞台,描绘了细胞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的故事。
当然,圈粉最多的还得是血小板,他们成了一群萌到犯规的小萝莉、小正太。
不过这部《工作细胞BLACK》涉黄成分过多,里面有一集羞羞的性科普,应该是无法正常引进到国内了。
另外,在《月刊少年天狼星》上,2018年3月开始的杉本萌所作的《工作吧!动画见学》(日语:『はたらけ!アニメ化見学』),专门介绍这个动漫系列制作过程的现场报道,相当于拍摄制作花絮。
都别抢,这是我的
除了这种动漫作家们的联动性,该漫画的官网上,还有与各大细胞们的互动,用户可以通过登陆注册,预定各大细胞服务,不过这些细胞的工作被具化了,具体如图:
人设讨喜以外,[工作细胞]也不忘了一本正经地让观众get各种知识点。
只不过“添油加醋”后,让人惊叹原来知识还能这么有趣。
这并不是《工作细胞》的首创营销策略,在真人版大电影《解忧杂货铺》中,日本制作方就有相关服务,观众可以向制作团队写信,寻求帮助,倾诉心事,重现电影中的情节。
与社会各界的联动
把“喷嚏”变成了人体内部的一次火箭发射,有趣又形象
2018年6月30日至7月7日,与日本红十字会合作,各地献血设施的宣传册上,印着该影片的二维码,献血拿到宣传册以后,只需要扫码就能先于电视播放前(东京台最早7月7日播放)看到该片的第一集。
唉,这番要是早出来几年,我的生物也不会挂了。
2018年,日本连日高温大暑,热死了很多人,制作团队为了普及中暑相关知识,迅速制作了一期特别策划免费公布,得到了广泛关注,好评如潮。
①
与日本社会现象契合,正能量输送
万物皆可萌
肺炎链球菌、擦伤、流感、食物中毒、花粉症等,每一集的动画版都对应日本最最最常见的病症,比如2月——4月的杉树花粉症、冬天的流感。这里吐槽一下日本的过敏症,世界之大无奇不有,日本人的过敏症除了这个受灾面积最大的花粉,还有淀粉、麦麸这些,暴汗。。。
硬核生物番
《工作细胞》改编自清水茜在《周刊少年天狼星》上连载的同名漫画。
从2015年4月连载至今,原作一共才差不多30话,并没有积累庞大的粉丝群。
加上拟人化的角色设定也很容易给人一种低龄向科教片的感觉。
形象、直观的科普
因此,在动画化的消息传出后,普遍不被人看好。
显然,打脸了。
从目前更新的两集就能看出来,《工作细胞》集合了日常、战斗、职场、科普、中二和治愈。
把科普番表现得淋漓尽致,同时还带有热血激萌。
说它是七月霸主番,丝毫不为过。
白血球负责热血,红细胞负责搞笑
最有趣的部分,就是《工作细胞》很聪明的把“科普”完美融入了故事情节中。
作为主角的红细胞在设定是个路痴,上来就抱着氧气满世界找“肺”。
在她到处迷路的过程中,人体结构的运作机制也得以展开。
心脏瓣膜是个“单行道”的知识点快拿笔记一下
把淋巴管比喻成军事禁区也很到位
故事的主线聚焦在人体细胞和外来入侵者之间的战斗中。
第一集中,名叫肺炎链球菌的入侵者就从血管内钻了出来,准备侵略人体。
感染后会突发高烧或引起肺炎
红细胞面对这种“怪物”当然是毫无反击之力了,但是人体内37兆2千亿个细胞,总有能治它的。
比如白血球。
细胞我白哥,人狠话不多
哪里有细菌入侵,哪里就有白血球。
小白登场后奉行着“不BB就是干”的原则,白刀子进红刀子出,三下解决细菌,抱得小红归。
没错,你体内的细胞都在谈恋爱了,你呢?
值得一提的是,看似小清新的《工作细胞》在战斗场面上丝毫不含糊,打斗模式开启下,分分钟能感受到经费在燃烧。
白血球和细菌的大战
当然,也不是每场战斗都这么轻松的。
众所周知,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,完整的皮肤保护下,病毒很难入侵,但要是皮肤破了就不好说了…
要知道,在你看来轻轻的擦伤,对于体内的细胞们来说,其场面可不亚于一场核弹爆炸。
擦破点皮=城市被毁
皮肤出现伤口后,不少细胞就顺着伤口“掉”出去了,也就是咱们看到的“流血”。
流点血到没什么,但是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也会趁机一窝蜂冲进来侵占人体。
无数细菌病毒侵入人体
于是,一场大规模的“反侵略战争”就打响了。
辅助T细胞坐镇指挥
白血球打头阵
淋巴球军队作主力
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从旁支援
当然,还有萌萌哒血小板,制造“血痂”堵住伤口,防止后续病毒细菌的入侵。
不要抠血痂了!你知道血小板们有多努力吗!
你看看,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,细胞们多努力。
要爱护自己,不要辜负细胞们辛勤的工作哦~
当然,贴近生活的日常番,日本的萌系漫画遍地都是,为什么这个漫画会在日本这么火呢?其主要还是其传递的价值观。
②
这是关于你,关于你的身体的故事。
寓教于乐
这句是该动漫影视化的宣传视频第一句解说。
这样的动漫请再来一打
像《工作细胞》这么有趣的设定,其实不止这一次。
2001年的[终极细胞战],也是将细胞拟人化,还原了人体内部的世界。
我记得中央六曾放过好几次
可以把[终极细胞战]看成是一部人体内的[绝地战警]。
由于主人“弗兰克”不讲卫生,吃了一颗被猴子啃过的苹果,“瑞克斯”病毒因此进入他的体内。
病毒在颜值上就暴露了
此时,弗兰克体内的白血球“奥滋”还忙着和感冒药“德雷克斯”耍嘴炮呢,一个不经意就大敌当前。
两人只能联手包围弗兰克的健康
[终极细胞战]没有《工作细胞》这么强的科普性,但也从侧面告诉孩子们:多喝水多运动,少吃零食少睡觉。
事实证明,寓教于乐的效果远比照本宣科强得多。
2010年,我国也有一部同类动画,《蓝猫健康特攻队》。
《蓝猫》系列一直是童年的科普神作
《蓝猫健康特攻队》从创意、策划到制作历时三年,云集了大批业内精英集体策划。
片中涉及到的专业医院知识,也都由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把关,论科普的准确和严谨性,可能比《工作细胞》还要更胜一筹。
和[终极细胞战]一样,《健康特攻队》中的男孩团团也是因为吃下污染了的食物导致病毒入侵,随后蓝猫带队解决病毒。
在团团体内肆虐的病毒“古力”
[终极细胞战]和《健康特攻队》的出发点,都是用有趣的方式,潜移默化地传递健康理念。
有意思的是,《工作细胞》不一样。
原作者清水茜的创作契机,是为了帮妹妹应付考试。
我妹妹在学习细胞方面知识的时候,说“画成漫画应该容易记住”,于是拜托我画出来。
巧的是,当时清水茜正愁不知道毕业作品画什么,两人一拍即合,一个负责查资料,一个负责编故事。
“细胞拟人化”的故事也因此展开。
早期《工作细胞》插画
在清水茜的毕业典礼上,她的作品被一位编辑看中,并选入了《周刊少年天狼星》。
连载之后,清水茜觉得不能像之前那样随性地创造了,涉及医学生物知识上务必更加严谨,避免对学生读者造成误导。
在《工作细胞》的漫画中,到处充斥着大量细节,如背景中显示屏、电子公告牌中的文字,哪怕读者注意不到,也要保证准确无误。
庞大的背景中有很多信息
估计这也是原著漫画3年才画了30话的原因吧…
而这些细节也成了动画化工作量最大的部分。
动画版《工作细胞》的导演铃木健一表示,原著中大量的细节都需要准确地还原在动画上,还要进行上色和运动化,麻烦是麻烦,但一个不敢漏。
动画版的还原
甚至遇到漫画中,小到无法辨认的文字,铃木健一都得特意给清水茜打个电话,“XX话XX页左下角的纸条上,写的是啥?”
漫画和动画版同场景对比
由此可见,做一部科普向动漫,比一般动漫难多了。
因为不光要和别的动漫一样好看,还得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储备,否则一旦被人指出错误,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。
显然,《工作细胞》在这两者上都几乎做到了完美:
说有趣,可以一边萌着血小板,一边高举红白CP大旗,说科教,我都想再学遍高中生物了。
期待其他学科也纷纷效仿,早日出现《战斗代数》、《进击吧单词》、《氢氦锂铍忍者村》等优质动漫。
那个时候,谁还怕上学啊。
-
文:涵葛格
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:电影解毒
© 本文版权归作者 电影解毒 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人体的60兆个细胞,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着,你好意思偷懒么?你忍心去伤害这些萌萌的细胞么?你好意思自杀么?连身体每个细胞都在努力,你为什么不努力活下去?连身体的细胞都在处CP,你还有什么资格单身不婚?
日本年轻人的压力非常大,有轻生念头的人需要这种萌系暖心剧情来支撑。剧中那对CP,红细胞和白血球,很多人评价看完能脑补无数言情小故事:貌似又慌张的新人红血球小姐,在她差点被肺炎链菌球袭击的时候,遇到了冷酷的白血球先生,白血球不仅在她差点被攻击时救了她一命,还顺便帮她送到肺腑,遇到擦伤,就需要可爱的血小板妹妹帮忙让伤口愈合。
日本的自杀率常年保持较高的记录,甚至有专门的自杀森林,很多人选择到这个美到令人窒息的树林里自杀。另外,自杀人群中工作的年轻人卧轨率也很高,比如山手线,这条线早通勤跳车频率为1.3次/周。每周因为人身事故停运更是日常化了(为了加大自杀难度,日本地铁甚至有规定,跳轨者死后,因地铁停运、修理产生的费用,均有其家属承担)。
OP和ED宣传的正能量,也是日本儿童中常见的霸凌事件、欺凌事件的呼吁。拿ED歌词来说,大致意思是: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,每天都同样在努力活着,人生不是满分也可以,偶尔摔跤也无妨。
所以,请善待他人,更要善待自己,如果你每天都在挤痘痘,或者总在抠黑色的结痂伤口,那些辛苦工作的细胞们大半天的努力就白费了。所以手欠的大家,记得下次挤痘痘的时候想想血小板妹妹的辛勤工作哦。
*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
© 本文版权归作者 读娱 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本文由跑狗图玄机图发布于音乐天地,转载请注明出处:不看这部番,科普为外壳
关键词: 跑狗图玄机图